#行业资讯 ·2024-12-05
临床上常用的放疗射线主要分为光子射线和粒子射线两大类,具体如下:
一、光子射线
定义:以光子为能量载体的射线,包括 X 射线和 γ 射线。
产生方式:
X 射线:由直线加速器加速电子撞击靶物质产生(如医用直线加速器)。
γ 射线:由放射性核素(如钴 - 60)衰变释放。
特点:
穿透能力较强,但剂量分布特性为 “指数衰减”,即进入人体后剂量随深度增加先升高后逐渐衰减,对肿瘤后方正常组织仍有一定照射。 相对生物学效应(RBE)较低(约 1.0),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依赖剂量累积。
临床应用:
常规光子放疗技术包括:调强放疗(IMRT)、容积旋转调强放疗(VMAT)、立体定向放疗(SBRT)等。 适用于多数实体瘤及转移性肿瘤,如肺癌、食管癌、乳腺癌等。
二、粒子射线
以带电粒子或中子为能量载体的射线,包括质子、重离子、中子等,其中质子和重离子是目前临床应用最成熟的粒子放疗技术。
1. 质子射线
定义:氢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的带正电荷粒子(H⁺)。
产生方式:通过同步加速器或回旋加速器加速至约 70% 光速(约 21 万公里 / 秒)。
特点:
物理学优势:具有独特的 “布拉格峰” 剂量分布,即射线在进入人体后能量释放较少,到达肿瘤位置时释放最大能量(布拉格峰),峰后剂量骤降至几乎为零,对肿瘤前后正常组织保护极佳。
生物学特性:相对生物学效应(RBE)约 1.1,与光子接近,但对 DNA 单链损伤为主,对氧依赖性较强。
临床应用:
适用于邻近关键器官的肿瘤(如脑肿瘤、前列腺癌、儿童肿瘤等),可减少正常组织损伤。
2. 重离子射线(以碳离子为例)
定义:比质子更重的离子,临床主要使用碳离子(C⁶⁺)。
产生方式:通过同步加速器加速至高能状态。
特点:
物理学优势:布拉格峰更陡峭,横向散射更小,能量沉积精度达毫米级,适形性优于质子。
生物学特性:相对生物学效应(RBE)高达 2-5 倍,可直接破坏 DNA 双链,对乏氧癌细胞和放疗抵抗肿瘤(如骨肉瘤、黑色素瘤)疗效显著。
临床应用:
适用于难治性肿瘤、复发肿瘤或需要短疗程的实体瘤(如肝癌、脊索瘤等)。
3. 其他粒子射线(拓展)
中子射线:如硼中子俘获治疗(BNCT),利用中子与硼元素的核反应精准杀癌,靶向性强,适用于弥散型肿瘤。 α 粒子、β 粒子:临床应用较少,主要用于特定近距离放疗或研究领域。
总结
放疗通过不同射线的物理和生物学特性实现肿瘤杀伤,光子放疗是基础且普及的技术,而质子重离子放疗凭借精准剂量分布和更强的杀癌能力,成为高端放疗的代表。临床中需根据肿瘤类型、位置、患者个体情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射线及技术,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。